徐州各地戰(zhàn)高溫、穩(wěn)生產(chǎn)、保民生,走近炎炎烈日下的勞動者——
彭城戰(zhàn)“暑”記,致敬“燃”時刻

酷暑時節(jié),彭城大地烈日當空,高溫逼人。8月2日到4日,徐州連續(xù)3天發(fā)布高溫預警。當不少人在空調房中享受清涼時,也有一群人置身熱浪中,一幅幅感人畫面就此定格:鐵路調車工在滾燙的鐵軌上勞作、建筑工人在腳手架上作業(yè)、交通警察在車流中指揮交通、快遞小哥在大街小巷奔忙……正因為有他們揮汗如雨、不懼“烤”驗,才保障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正常生產(chǎn)生活。
關注炎炎烈日下的勞動者,新華日報社徐州分社組織記者深入一線,用汗水記錄彭城戰(zhàn)“暑”故事,致敬他們的“燃”時刻!

他們用“蒸桑拿”,換取市民清涼一夏
7月25日,徐州多個縣區(qū)最高氣溫沖上35℃。持續(xù)高溫讓城市用電需求激增,電網(wǎng)負荷不斷攀升,當?shù)仉娏Σ块T積極實施帶電作業(yè),提高城市電網(wǎng)持續(xù)穩(wěn)定供電能力,確保高溫天氣下企業(yè)及居民生產(chǎn)生活用電安全。
當天下午3點,在銅山區(qū)長安路東側10千伏高環(huán)131線73號桿處,烈日暴曬下的柏油路面溫度灼人。國網(wǎng)江蘇電力有限公司銅山區(qū)供電分公司帶電作業(yè)班的工作人員,此時正在設置安全圍欄,擺放安全工器具、標志牌,為當天帶電作業(yè)做準備?!耙獓栏褡袷夭僮饕?guī)范,實時匯報施工進度,地面監(jiān)護人員注意觀察,安全無誤后下達操作指令……”正式施工前,帶電作業(yè)班班長張苛為現(xiàn)場施工工人講解作業(yè)注意事項。
“帶電作業(yè)是一項技術含量高、風險大的工作,工人們在高壓線路上進行各種操作,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(fā)安全事故?!睆埧琳f,正因如此,每一步操作都必須嚴格遵守操作規(guī)程。
隨后,作業(yè)人員牛爭光和趙永正穿戴密不透風的絕緣披肩、戴上厚厚的絕緣手套、綁上防護帶,進入到斗臂車前端的絕緣斗中。隨他們一同進入絕緣斗的,還有一些工作過程中要用到的絕緣工具?!敖^緣披肩和絕緣手套密閉性極強,在這種天氣,上去工作幾分鐘衣服就濕透了?!睆埧粮嬖V記者,雖然天氣炎熱,但這項工作必須堅持下去,因為這關系到千家萬戶的用電安全。
帶電設備絕緣遮蔽、緊固設備線夾、線路帶電搭接、對導線裸露點用紅色絕緣包材進行絕緣恢復……經(jīng)過半小時的奮戰(zhàn),帶電作業(yè)人員快速完成了新建線路搭接工作。從絕緣斗臂車上下來后,兩名工作人員滿頭大汗,身上的工作服已經(jīng)被汗水浸濕。傾倒掉手套里的汗水,坐在一旁休息的牛爭光仿佛剛蒸完桑拿一般,臉色漲紅,匆匆喝了一支藿香正氣水,就和同事們準備趕往另一個作業(yè)點。
“此次開展新建線路搭接工作,主要是為拖龍山安置小區(qū)供電。該小區(qū)此前是單電源供電,夏季高溫天氣下,一旦線路發(fā)生故障,將嚴重影響數(shù)千名居民的日常生活?!便~山區(qū)供電分公司配電運檢中心副主任徐勝介紹,本次新建線路為該小區(qū)補充了第二路電源,在夏季用電高峰能夠更好地保障該小區(qū)供電可靠性,“就是要用我們的‘蒸桑拿’,換取大家清涼一夏?!?/p>
頂著烈日“拼火車”,只為旅客準點出發(fā)
7月31日一早,從廣州白云站開來的K677次列車緩緩駛入徐州站。待所有旅客下車,調車工將整列火車和調車機連接,開往附近的客車整備場。整備場是火車的“休息站”,經(jīng)過長途跋涉的列車在這里進行短暫休整,繼續(xù)奔赴遠方。
50歲的司鍇在調車工這個崗位上已經(jīng)工作了30年。K677次列車開進整備場時,他站在車頭位置,抓著扶手,引導火車停到適當位置?!疤毂容^熱,車頭位置有風,能舒服一點?!彼惧|說。
記者了解到,高溫天氣,需要長期戶外作業(yè)的崗位上一些工作會調整到夜間進行,而在徐州站客車整備場,工作人員一刻不停地忙碌著?!拔覀兊墓ぷ魇怯袝r間限制的,比如剛入庫的K677次列車,下午還要開回廣州白云站。在整備場停留的幾小時里,我們要完成車輛車身清洗、故障排查、車內清潔等工作?!鄙虾hF路局徐州站運轉車間調車指導蔣波說。眼下正值暑運,鐵路運輸繁忙,每天約有10列火車進入整備場,三四百節(jié)車廂在這里調度。
蔣波用“拼積木”來形容調車工的工作。到達整備場的列車,一些車廂可能存在故障,需要解體替換。“我們將需要更換的車廂拖到旁邊軌道,再將完好的車廂拖進來、與原來的車體進行拼接?!?/p>
當天的K677次列車,有兩節(jié)車廂需要留在整備場進行檢修。中午11點,記者跟隨蔣波和司鍇登上了需要調度的車廂,登車扶手被太陽曬得滾燙,一股悶熱氣息撲面而來。蔣波告訴記者,封閉的車廂在太陽下暴曬后,車內溫度可能達到四五十攝氏度。
酷熱的工作環(huán)境中,調車工們卻穿著長褲長袖工服,戴著厚手套,腳上穿的也是不露腳面、腳趾的勞保鞋。“調車工最怕冬天和夏天,冬天還能多穿點衣服或者進車廂避避風,夏天只能咬牙堅持。”蔣波說,客車整備場共有32名調車工,實行24小時輪班倒。白班的工人,每天要在烈日下工作7—8個小時,整備場為他們準備了防暑藥品、降溫飲料、西瓜等。
一日復一日,在這樣的崗位上一干就是30年,司鍇說:“我們整備場有很多崗位,大家這些天都是頂著烈日在工作。能準時準點把列車‘拼好’、保障旅客行程,我們的辛苦就值得!”

泉山消防“十二時辰”:他們在一線
7月30日清晨5點半,起床號在泉山區(qū)消防救援大隊響起。10分鐘后,該大隊大隊長孫作舉帶領消防員們用五公里晨跑開啟“泉山消防十二時辰”。
不到8點,消防員們在訓練場集合完畢,開展消防技能攀登掛鉤梯訓練。盡管還是清晨,但訓練場已經(jīng)熱浪逼人,他們冒著高溫,準確高效地完成起梯、掛鉤、搭腳、攀登、拋梯等動作,汗水很快浸透衣背。
“和真正的火場比,夏季訓練中的苦和熱根本不算什么。”消防員李新說,消防指戰(zhàn)員在火場的體感溫度基本都在七八十攝氏度以上,穿著隔熱靴也能感受到腳底滾燙。“水槍里噴出的冷水,在熱浪沖擊下落到腳上都是燙的?!?/p>
“要么在訓練場、要么在救援現(xiàn)場,這是消防員的工作常態(tài)。”孫作舉介紹,攀登掛鉤梯訓練是消防救援隊伍的傳統(tǒng)基礎技能科目,主要作用是在建筑火災中快速實施外部登高,打通內攻通道的同時,為火災中的被困人員開辟救生途徑等。像這種訓練多一次,救援時就多一分保障。
“我們陽臺窗外有一個巨大的馬蜂窩,一家人擔驚受怕,夏天都不敢開窗通風,請盡快幫我們處理?!鄙衔?0點,值班消防員孫貝貝接到和平街道一戶居民的報警電話,立刻登記警情安排出警。
當天室外溫度接近40攝氏度,孫貝貝趕到現(xiàn)場后,穿上厚厚的防蜂服,爬上梯子,用火噴馬蜂窩后小心翼翼拿下裝袋。脫下防蜂服的那一刻,他大汗淋漓、滿臉通紅,衣服被汗水浸濕,圍觀居民紛紛給消防員點贊。
下午5點,消防員吳杰、孫振海、蔣繼帥、周俊池走進人流密集的轄區(qū)商場巡查消防設施。三伏天的傍晚暑熱未消,消防員們堅守在崗位上,時刻準備著應對可能發(fā)生的緊急情況。
晚上10點,原本是消防員們準備休息的時間,突然一聲哨響劃破消防站的寧靜,原來是消防大隊突擊開展夜間接警出動拉練。消防員們迅速集合、各司其職,在2分鐘內便抵達指定位置。
這就是泉山消防的“十二時辰”——緊張、有序、充滿挑戰(zhàn),消防員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守護著這片土地和人民的安全。
烈日下“爭分奪秒”,保障百姓用藥無憂
8月4日早晨8點,記者來到位于徐州淮海國際港務區(qū)的久祥智慧醫(yī)藥冷鏈物流項目基地,恰逢一輛滿載藥品的貨車緩緩駛來,準備卸貨。久祥醫(yī)藥公司總經(jīng)理孫季早早來到現(xiàn)場,調度各崗位工作人員高效開展藥品入庫工作。
接車后,久祥醫(yī)藥值班收貨人員王齊冒著高溫,迅速開始核驗工作?!八幤放c生命健康直接相關,其特殊性決定倉儲管理的重要性,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要確保質量安全和有效性。”王齊說,7月、8月天氣炎熱,她和同事們盡可能爭分奪秒地完成藥品收貨、驗收、入庫、揀貨、送貨等環(huán)節(jié),減少藥品處在高溫環(huán)境中的時間。
大約10分鐘后,王齊仔細查驗完藥品外包裝有無破損、是否有隨貨同行單和質檢報告等情況,立刻用手推車和叉車將揀貨箱按品種特性要求放在相應的待驗區(qū)域,通知驗收。整套流程下來,王齊已是汗流浹背?!斑M入待驗區(qū)的藥品將由驗收員按規(guī)定程序和要求逐批驗收,確定合格后方可入庫?!蓖觚R說。
揀貨員周為山負責藥品的入庫倉儲工作,他說,夏日在各庫房區(qū)域穿行,周圍溫度在2攝氏度到30攝氏度之間來回“切換”,存放大批貨品時,他要準備兩至三件衣服更換,保證工作順利進行。
9點半,久祥醫(yī)藥貨運司機余蛟來到倉庫門口,將核驗后的出庫藥品按訂貨單整齊擺放到貨箱?!昂瓦\輸普通貨物相比,我們運輸藥品要更加仔細,每到一個出貨點都要下車仔細核對查驗,準確無誤地完成交接?!庇囹哉f。
記者跟隨余蛟登上貨車開始送貨,車里雖開著空調,但是車輛每到一個送貨點位??繒r都要熄火,駕駛艙體感溫度依然較高。送貨時,余蛟還要冒著烈日搬運藥品,和訂貨藥店或醫(yī)院完成交接簽字后,才能回到車上前往下一個地點,身上的衣服濕了干、干了又濕。
“夏天送貨確實辛苦,但我覺得挺有意義。比如藿香正氣水這類百姓夏日常備的藥品,最近一段時間我送了很多,也算給大家消暑盡一份微薄之力。”余蛟笑著說。
三伏天里,這個實驗團隊還要“玩火”
“把1、3、4、5、6噴射口全部打開,進氣閥調到最大?!彪S著中國礦業(yè)大學工程結構火安全實驗室教師陳偉一聲令下,5條火舌瞬間噴涌而出,灼熱的空氣源源不斷從垂直爐中溢出,周圍溫度接近50攝氏度。
陳偉帶領團隊研究生正在準備鋼結構模型耐火性能試驗,試驗中的鋼結構表面覆蓋防火涂料,12個溫度測試通道被防火氈厚厚包裹附著在鋼結構上,實時監(jiān)測試驗中鋼結構及防火涂料的溫度變化。
站在距實驗裝置3米遠處的陳偉專注觀察著火焰噴射形態(tài),通過對講機指導研究生調整進氣量控制火焰大小,為接下來封閉爐試驗做準備。
正值夏季三伏天,室外已經(jīng)達到37攝氏度,只能依靠開窗通風的實驗大廳里十分悶熱。點火過程中排氣扇轟鳴,爐邊溫度不斷攀升,短短幾分鐘,陳偉已經(jīng)汗流浹背。調試觀測火勢30分鐘后,陳偉結束數(shù)據(jù)采集,將兩邊爐體合攏,爬上3米高爐體上方,繼續(xù)查看封閉情況。
15年前,陳偉在導師葉繼紅教授指導下,開始從事結構抗火研究。他深知,對火災形成原因、發(fā)展趨勢了解得更多,才能更好地避免火災,降低火災造成的人員傷亡及財產(chǎn)損失。
不久前,陳偉團隊完成了粵港澳大灣區(qū)南沙大橋主纜及吊索耐火試驗,提出纜索防火保護措施。跨越珠江口兩岸的南沙大橋由2座超千米懸索橋組成,主跨1688米的鋼箱梁懸索橋采用自主研發(fā)的1960兆帕高強度鋼絲技術。
針對大橋主纜的大尺度持載耐火試驗在國內尚屬首次,南沙大橋上新能源汽車、工業(yè)運輸車、油罐車通行頻繁,火災安全隱患突出,根據(jù)通行車輛的燃燒規(guī)模與特點開展纜索防護工作迫在眉睫。該團隊設計提出新型主纜防火防腐一體化構造,研發(fā)出火災事故專用監(jiān)測軟件,通過機器學習與圖像識別技術,為大跨橋梁火災后應急安全處置提供決策依據(jù),從項目研究開始到防護改造施工完成,共用時6個月。
“與消防檢測實驗不同,科學實驗具備開創(chuàng)性?!标悅フf,隨著地下空間開發(fā)利用快速發(fā)展,實驗室團隊全力研發(fā)國際首套真實火場隧道結構大型熱力耦合科學實驗裝置,將研究領域推向地下空間安全。
施“涼策”開“涼方”,為高溫勞動者撐起“遮陽傘”
這段時間,徐州各地政府、相關部門及企業(yè)想方設法、多措并舉關愛高溫下的勞動者,切實維護廣大勞動群眾的安全健康。
一張桌子、幾把椅子、一臺飲水機、一個微波爐、一個應急藥箱……在鼓樓區(qū)“暖新驛站”,新就業(yè)群體可享有充電、飲水、休息等服務。近日,鼓樓區(qū)委社會工作部聯(lián)合社區(qū)黨組織,在驛站增加了綠豆湯、酸梅湯、礦泉水等防暑降溫用品。入伏以來,鼓樓區(qū)各地“暖新驛站”已累計服務戶外工作者830人次?!绑A站里還布置了書墻和‘心愿墻’,定期舉辦話題分享會,讓我們更有歸屬感?!泵缊F外賣騎手陳榮舉說,自己常來驛站休息學習,在炎炎夏日里感受絲絲清涼。
日前,徐州市總工會2024“工惠清涼 暢享一夏”活動啟動。7月至9月,該市總工會通過“徐州工惠”智慧服務平臺,向全市戶外勞動者、新就業(yè)形態(tài)勞動者等發(fā)放2萬張普惠清涼券,持券者可就近到全市任意一家悅客便利商超門店,兌換清涼飲品、雪糕、驅蚊防曬品等。
徐州市總工會還面向快遞員、外賣員、貨車司機、網(wǎng)約車司機等,線上發(fā)放新業(yè)態(tài)勞動者清涼禮包,開展送法律、送安全、送健康等線上直播活動;線下聯(lián)合有關部門開展“清涼驛站”夏日接力公益行動,依托工會驛站、愛心商家在全市設置不少于800個夏日“清涼驛站”,在城市主要商圈及人流集聚地設置“愛心冰柜”,為戶外勞動者免費提供飲用水、綠豆湯、冷飲等。
在徐州市總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文化宮站,設有休息區(qū)、醫(yī)務室、心理咨詢室、法律咨詢室等。這個服務站以環(huán)衛(wèi)工人、快遞員、送餐員、出租車司機、交警輔警等戶外勞動者為主要服務對象?!拔颐刻於紒磉@個服務站,刷臉開門不受時間限制,早上6點多鐘來吃個早飯,晚班8點鐘下班還能來用熱水擦把臉,特別解乏。”在附近大樓從事保潔工作的魏秀玲高興地說。
徐州市工人文化宮主任朱衛(wèi)東介紹,戶外勞動者可以通過網(wǎng)站、微信公眾號、掃碼等方式注冊使用該服務站,所需服務和物品通過系統(tǒng)實時安排?!白罱鞖庋谉幔覀兊墓ぷ魅藛T定期更新服務站內的冷飲,每天提供清涼綠豆湯,環(huán)衛(wèi)師傅們都很高興?!?/p>
針對連續(xù)高溫酷暑天氣,徐州民政系統(tǒng)積極獻“涼策”、開“涼方”,確保各類特殊困難群體清涼避暑、平穩(wěn)度夏:發(fā)揮鎮(zhèn)(街道)村(社區(qū))包掛和網(wǎng)格化機制作用,對重點困難老年人、低保對象、分散特困供養(yǎng)人員、困境兒童等開展敲門入戶、電話隨訪、微信聊天,在高溫、暴雨等極端天氣加密探訪關愛4萬余人次;組織全市救助管理機構不間斷開展街面巡查,及時救助陷入困境人員299人次,購票返鄉(xiāng)146人,接受入站救助16人;設立固定降溫救助物品發(fā)放點54個,發(fā)放防暑降溫用品。
新華日報·交匯點記者 成崗 岳旭 楊琦 張濤 陳彤 張耀文
通訊員 王雨 李平 王歡 劉明鑫 李偉豪 王冰